2017年,5月。
初三的少年,拿着手机,刷着b站。
少年有手机卡,不过是家人办的小卡,没什么流量,主打通话,方便联系。但b站主打视频播放,那点流量自然不够用。
当时,随着4G普及,各大运营商终于决定降低流量费用,联通公司先是与腾讯联合推出王卡,对腾讯类应用免流,不久后,便又与b站联合,推出哔哩哔哩卡。当时的资费是这样的:
要知道在2017年,这样的资费确实很诱人,本身就喜欢看b站,同时还有1元500MB的日租宝,对于我这样的高强度网上冲浪的人来说着实不错。选了一个不错的号码,第二天,卡就送到了。
定制的卡面,粉粉嫩嫩的,很有辨识度;可以说在定制层面,两家还是用了心的。
这也是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张手机卡——以前家里办的卡,没有那张用超过半年的;毕竟以前年纪还小,没有什么用得到的时候。
后面这张卡的福利也挺多,而且不论是哪个级别的卡都有(我办的是22卡):基友号,1元1G日租宝,取消封顶,增加免流范围......可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这张卡是在不断增值的。
在当时,普通套餐流量还很贵,1元1G着实实惠,印象中最多的一个月用了接近200GB(当然全靠日租宝),很是快乐。
直到最后一次福利——免流额度扩大至200GB,但是是限时手动申请的。
自那以后,因为各种原因,不仅老卡没有了之前那样的福利,新办的卡,也只能按照标准,免流30G和5元1G的日租宝,甚至22卡也很难再办理(资费小于29元),彻彻底底的失去了各种优势。
今年三月,福利社兑换调整:积分只能兑换大会员,而且限制每月兑换次数,最难受的是,每天限量400份。在某一个凌晨卡点兑换完积分后,我决定,向22卡告别,转为普通的8元套餐。
也许这只是众多原因中的一个,毕竟我有某个好朋友送的每月60G的流量卡,还有每月数百G的校园卡。但我之前,一直决定保留这个绝版套餐。它带我经历过了太多太多,现在,我决定向它,告别。
六年时间,多少个夏夜,少年用着哔哩哔哩卡刷着b站,度过了好多寂寞的时光。